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响沙湾 >> 响沙湾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中国库布其碳中和国际研究院成立致力推广

来源:响沙湾 时间:2023/6/9

2月5日,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和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支持下,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秘书处、普华永道中国、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等机构共同倡议并联合发起成立中国库布其碳中和国际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以响应我国“碳中和”和“光伏治沙”规划,助力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

中国库布其碳中和国际研究院正式揭牌

来自国内外环保组织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智库专家、媒体领袖、高校学者和企业家等40余位嘉宾出席了成立仪式。全国政协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张建龙、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资深金融顾问陈孝周为研究院揭牌。王文彪任研究院理事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国合会副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Solheim)任联合理事长。

据介绍,该研究院的宗旨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积极践行中国领导人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为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解决方案。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包括“减排”和“增汇”。当前中国已将光伏等新能源减排和荒漠化森林增汇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和务实行动之一。库布其沙漠创新探索了“生态治沙增汇”和“光伏治沙减排”,“双向碳中和”模式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国合会副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

“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信心,并影响带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向同一个方向努力。”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库布其模式已经证明了荒漠化并不是一个问题,将来可以转化成为机会,实现双赢,提高荒漠化地区人们生活水平,同时帮助扶贫。库布其精神可以鼓励全世界其他的生活在荒漠化地区的人们共同学习,来实现共同的碳中和目标。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

“实现目标必须要更加重视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及发挥生态系统碳汇的作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认为,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径,建立起自己的模式和提供了自己的方案,这些都是研究院宝贵的财富和建院的雄厚的基础。研究院要不断的创新路径,丰富模式,充实方案,在沙漠生态治理中始终发挥领跑全国,引领全球的作用。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UNCCD)发言人YukieHori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UNCCD)发言人YukieHori讲道,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可以在每年储存多达30亿吨的碳。气候智能型土地管理做法几乎总是伴随着适应气候变化的共同利益,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投入,可以确保更大的粮食安全,同时也可以封存碳。库布其几十年来的模式证明、显示了土地恢复和可持续土地管理的多重效益。UNCCD期待与研究院在土地利用和恢复及可再生能源开发结合等方面开展合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

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认为,发展碳中和,不能止步于既有模式,而是应当根据地域不同,结合政策帮助,因地制宜进行模式创新。碳中和是政府主导的,一定要让政府的力量起到作用。“我们政府的力量强大,根据各个地方性质不同,可以结合扶贫等工作。我认为西部的机会来了,但是一定要拿出好的政策。现成的路子需要创新。”

国务院原参事石定寰

“光伏治沙在推动全球的荒漠化治理,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碳中和上可以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国务院原参事石定寰说,在光伏用地上,中国有关主管部门并没有形成共识,不但没有给予更多优惠政策,反倒在土地使用的成本方面增加了很多额外的负担。这导致中国光伏非技术成本高企,影响了光伏未来的发展。

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

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表示,光伏治沙可以有效解决光伏发展的土地问题。我们将通过“生态治沙增汇”和“光伏治沙减排”双轮驱动,积极参与、坚决落实碳中和行动,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解决“能源不平衡问题”和“碳中和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同时,王文彪还透露,库布其沙区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放大光伏治沙碳中和模式,利用5-8年的时间实施千万千瓦级左右的光伏治沙,并把库布其治沙模式和库布其光伏治沙经验推广到中国西部及“一带一路”地区,例如在乌兰布和、毛乌素等荒漠化地区实施吉瓦级光伏治沙,推广“生态光能科技产业园”模式;同时考虑外输中亚地区,加大力度实施森林增汇和光伏治沙减排。

库布其光伏治沙生态产业模式集治沙、护河、兴业、扶贫于一体,已经从过去生态治沙解决绿水青山的问题,升级为现在光伏治沙解决金山银山的问题。随着光伏治沙将进入国家的“十四五”重大规划,库布其模式对于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世界同类地区复制推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示范效应。

相信基于库布其光伏治沙模式成功经验而成立的中国库布其碳中和国际研究院,可以更好的搭建国内外互动交流平台,并在此平台上汇集全球顶尖专家、企业、资本,研究碳中和的实现路径,贡献碳中和的解决方案,为环境权益定价,为低碳发展赋能,更好地构建低碳绿色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发展,推动全球能源结构改革。

(责任编辑:赵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