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响沙湾 >> 响沙湾发展 >> 正文 >> 正文

袁福莲原创散文印象内蒙

来源:响沙湾 时间:2022/10/2

这次旅行,更多的是印证和体验。身体力行书本上获得的知识与信息。实现了身体和心灵在路上的结合,也践行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内涵。

年,那时候的旅游团还是良心打造,旅游有一定含金量,基本属于纯粹游。所以我们的行程还是比较慢,一路走走玩玩,甚是惬意。

第一站是呼和浩特。好像当时下火车后发生了一点什么波折,忘了是什么事,就记得我有些忐忑,生怕印象中的蒙古大汉欺负我们这群弱不禁风的儒生。还好,后来没多久就解决问题了。

那时候的呼和浩特感觉还不够发达,街道也就跟我们县城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到处是面食小店,满街都是酥油羊肉的味道。我最喜欢吃那个莜面。记得第一眼看到“莜面”这俩字时,不敢认,不确定是读you还是xiao。自己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如果满嘴错别字,可谓贻笑大方,丢人丢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去了。后来问服务员这是什么东西,才知道读音。冲着认识这个新鲜事物,也冲着认识这个字,就毫不犹豫地点了一碗莜面,没想到特别筋道,味道好极了。

吃饱了,随意溜达溜达,就到了大召寺(这与西藏的大昭寺不是一回事哈)。牌坊很有气势,典型的内蒙色彩(蒙古蓝)和建筑风格(雕花)。在大召山门的屋檐下悬有“九边第一泉”的名匾。这大召寺和这泉水,有个传说与康熙皇帝平定葛尔丹有关,这里不赘述,有兴趣的自己百度去。

在呼和浩特稍作调整,立马直奔主题——草原。我们这次来到的好像是鄂尔多斯这边的希拉穆仁草原。

一直陶醉于老舍先生的《草原》,垂涎于他笔下那美轮美奂的,令牛马都停下来回味的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不愧为语言大师,再没人能写出超越这段文字的草原之美,所以我更不敢妄自下笔,只能借用老舍先生的绝世美文。而我的所见所闻,正如文中所言,书面语言化为了真切的感受,内化为我的心灵感应和精神食粮。

打马扬鞭,驰骋无边草原,心旷神怡,真想高歌一曲。我们来到一个敖包,很自然想起那首经典民歌《敖包相会》。于是,无论如何,都会唱响: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你为什么还不跑过来哟/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哟/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只要哥哥你耐心的等待哟/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嘴边唱着歌词,脑海浮现皓月当空,月光如水,清风徐徐,草色青青,青年男女敖包相会的浪漫甜蜜,哎呀呀,真是最美人间七月天啊!

告别草原,路过包头市,前往滑沙(不记得是不是叫“响沙湾”)。

曾经在三毛写的《撒哈拉的故事》里,被那段真挚的爱情温暖和感染,就觉得沙漠不只是寸草不生,不只是死亡,也可以有温度,也可以温情脉脉,也可以生死相许。所以这次去见识沙漠还是挺期待的。

来到实地,满眼金色,金碧辉煌。俯身抓一把细沙,让细沙从指间流泻,沙沙作响,像水流,似时光。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沙子真的不仅有温度,还是高温。我穿的是凉鞋,脚一踩上去,就陷进细沙里,烫得屋里哇啦鬼叫鬼叫。大家都笑了,说有猪脚吃了。

然后就坐上一个小凳子一样的,用哈达蒙住脸和嘴,防止滑行过程中沙子飞进眼里嘴里。从顶上往下滑,开始速度不快,越到下面越快,都差点来不及拍照,勉强拍了照也是模糊不清的。但是过程还是很刺激愉悦。

在整个内蒙之行,还有许多细节,一个一个从书本走进我的世界,又从我的世界回应内蒙这片土地,如:住蒙古包、献哈达、敬酒、看宰羊,围着火炉吃西瓜、围着篝火跳舞,吃烤全羊、手抓饭……

真切的感受,深刻的体验,这才是旅行,这才是生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如果没有心灵的感应,走再远,也不过是行走的挑夫。

作者简介

袁福莲高级教师,江西省语文骨干教师,从教语文三十多年,业余爱好看书写作。用心感悟生活,真诚表达。写作信仰:写作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修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