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年,准格尔旗借助乡村振兴战略,以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质增效为导向,以推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动力,不断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国家农村产业发展融合示范园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打造了“一带四区两中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全旗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主要做法。(一)坚持规划先行、绿色引领。为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培育绿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方向,创新提出了“一带四区两中心”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一带:重点扶持沿黄一带水产养殖和小龙虾、螃蟹养殖发展。四区:果蔬种植产业集聚区、规模化种植集聚区、规模化养殖集聚区、乡村休闲旅游集聚区。两中心:建设吨气调保鲜库中心和农副产品电商服务中心。(二)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一是积极探索“农业+技术人才”,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设施农业发展。探索引进江苏柴米河农业科技公司,创新村企合作经营模式,培育建成占地亩的育苗基地1处,供应周边村镇大棚瓜果蔬菜种植户,实现各类种苗本土化培育。持续推进碱稻种植。通过引进清华大学的盐碱地改造技术,重点对蓿亥图、东不拉、西不拉村部分盐碱地进行改造,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现已改造盐碱地2万余亩,全部种植碱稻,亩产可达到-斤左右。推进智慧农业建设。通过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农产品溯源大数据平台,通过溯源可视化系统、物联网采集系统、防伪制码系统、溯源追溯系统、溯源查询手机客户端与小程序,对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运输、仓储、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环节、全流程”立体感知和智能监管,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智慧管理。二是积极探索“农业+龙头企业”,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万亩。通过“政府+中化农业MAP+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公司”的模式,将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加入农场,依托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土地托管合作项目,通过全程为土地种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的托管服务,预计每亩将增收元,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组建成立了黄河合作农场,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农业新型生产管理经营模式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建设。园区现有种、养、加、流通企业13家,年销售额收入超过万元的农牧业龙头企业5家,从线上到线下,从原生态到成品,从采摘到保鲜库,已基本形成完整的流通体系。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中心建设。以西不拉村吨气调保鲜库为中心,可以辐射带动全乡12处仓储保鲜库,为周边地区供应新鲜果蔬。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设施果蔬方面:主要分布在沿河示范带,现有日光温室余栋,集中打造草莓、香瓜、油桃、西瓜、西红柿等果蔬种植产业发展。生态牛养殖方面:主要分布在十二连城南部沙漠边缘区,采取分散跟踪养殖方式,在库布齐沙漠生态较好的区域,分区轮牧定位散养肉牛,今年试养头,结合奶牛产业园区建设逐步发展到1万头,带动建成5-10个奶牛产业园。水产业养殖方面:主要集中在以巨合滩为中心的沿河一带水产养殖,鱼塘总面积0多亩,放鱼苗10万条左右,年产量30万斤以上。在西不拉村试点推行“黄河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实施小龙虾、螃蟹养殖发展,利用鱼塘和稻田相邻的地块,鱼塘养鱼、稻田种稻,构建形成鱼和稻共生互利的生态种养系统。三是积极探索“农业+服务发展”,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依托现有农牧业基础,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对28个休闲农业采摘园进行完善提升,累计培育休闲采摘园51个,农家乐55户,以农带旅、以旅兴农,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农副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建设。已建成产品电商服务中心1处,服务中心分为四大功能区,包括农耕文化展示区、综合多媒体视频区、数字农业体验区、产品展示区,可以实现农产品溯源、实时监测生长环境以及网络直播营销。服务中心配置分拣包装车间,争取做到当天下单当天发货。全乡逐步形成从育苗、田间管理到仓储、线上线下销售一条龙服务产业链条。(三)坚持利益联结、惠农富农。一是股份合作化经营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按照“耕地入股、集体经营、专人管理、以股分红”的经营管理原则,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将各自承包的零散土地进行整合,整合后的土地作为股份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对入股农户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经营,股份按年二轮土地承包人数平均占有,按人头分红。二是以种植大户为主的合作经营模式。党支部牵头成立以种养殖大户为主的合作社。按照“大户带动、整片入股、零散流转”的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各自承包的土地作为股份加入合作社,股份按入社土地亩数占有,分红按亩数分红。三是小组合作联户经营模式。按户入股组建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对入社农户的土地进行联户经营,在生产经营前将全部土地按照地理位置相近、立地条件类似等因素划分为多个生产小组,每个小组由组内农户推选一位管理人员对本组的生产进行统筹管理,农产品销售完成后各小组按照本组收入情况除去生产成本后将净利润按照入股土地面积分配给本小组农户。四是以黄河农场为主的合作经营模式。组建了31个合作社联合成立了沿黄种养殖专业合作总社,委托中化农业开展土地托管合作,中化农业提供耕地、施肥、灌溉、锄草等保姆式技术服务,实行订单式购销,销售价格比市场价高0.02元/斤。推行购买农业保险,政府补贴80%,农户自负20%。开展社会化服务,旗财政按每亩80元的社会化服务补贴标准给予入社农户补贴,保障了农民收益。
二、取得成效。(一)园区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现了产业基地全覆盖、利益联结全覆盖,促进了农村产业链大延伸、农村产业大融合。截至目前,建成日光温室栋,高标准冷棚30栋;建成蘑菇菌棒厂1处、育苗中心1处、仓储保鲜库12处,创建“十二连城”区域公用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园区生产总值完成10.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较去年增长5.1%,各项指标均圆满完成。(二)园区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通过园区的典型示范引领,打造了一批创新能力强、行业领先的大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管理规范、带动力强、服务优质的农民示范合作社,培育出一批技术先进、管理科学、效益良好的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引入一批精通农业、运作规范、引领力强的工商资本,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的激励机制,形成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积极参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示范园新增龙头企业2家,新增家庭农牧场25家,新增合作社28家,直接带动农户多户,季节性安置农村劳动力人,实现人均增收多元。一是依托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土地托管合作项目,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的托管服务,预计每亩将为农民增收—元,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二是依托内蒙古恩河牧业有限公司奶牛、肉牛养殖项目建设,生产出有机奶、肉等产品。积极与蒙牛集团等乳企合作,为企业供应生鲜牛乳。依托富力集团量蕴牧业生猪养殖项目建设,力争3年内年出栏生猪达万头。三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二连城遗址”、国家AAAA级景区“库布齐沙漠神泉旅游景区”、黑圪劳湾村度假营地,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按照现有农家乐、渔家乐的规模和经营范围,打造露营烧烤、休闲垂钓、大棚采摘、滑沙戏水为一体的乡村文化聚集地,构建形成农业发展新格局。(三)园区产业发展链条进一步完善。通过示范园的建设,逐步走出一条立足资源优势,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支撑,“点、线、面”结合,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一是延伸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实现单一产业链上的产业融合。二是推行地企合作模式,培育、生产、销售香瓜、草莓、西瓜等果蔬种苗,开展蔬菜等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等,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产品销售、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等路径,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三是拓展农业社会服务业,带动产业大延伸大融合。开展瓜果、蔬菜大健康主题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延伸农村养老、休闲、科普等生活性服务业,实现多元化服务业融合发展。
通过实施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构建形成了“一带四区两中心”新发展格局,初步实现了第一产业(农牧业)、第二产业(农副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农产品流通、销售、信息服务和农业休闲旅游服务)深度融合,提高了园区农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优势,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