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西楼赏雪眼偏明,次第身疑在水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文人骚客的笔下,赏雪、玩雪成为冬季的一大雅好,也为后人留下无数传诵至今的名句。
如今,冬雪幻化出更多的变化:冰雪旅游丰富多彩,冰雪运动热闹非凡,冰雪也使一些古老的文化习俗重现生机……冬雪将祖国北疆的内蒙古变成一幅通体洁白的画作,画中孕育着蓬勃发展的冰雪产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这一片银装素裹中萌芽生长。
冰雪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是当前内蒙古冰雪产业的一大特色。结合旅游业、文化产业和冰雪运动,内蒙古的冰雪产业正在唤醒越来越多的“猫冬”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吃上“冰雪饭”,感受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一名骑手在雪原上驯马。记者 刘磊 摄
冰雪+旅游:人在山水画中游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内蒙古的冬季,是一片“惟余莽莽”的冰雪画卷。这幅画卷中,不仅有辽阔无垠的冰雪草原,还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温暖滋润的温泉,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银装素裹的森林沙漠。
如今,这幅冰雪画卷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一块“金字招牌”,为广大农牧民和旅游从业者们换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的阿尔山市因林业资源而兴起,在林场停伐后,城市发展遇到瓶颈,许多林业工人放下了斧头,也丢掉了饭碗。阿尔山市白狼镇村民荣显国说:“从林业局下岗后,我只能到处打零工,好的时候一天挣一百多,也有好几天都接不到活的时候,我老伴就上山采山货卖,日子过得有上顿没下顿的。”
阿尔山林区的转型,从发展旅游业开始。阿尔山市西邻蒙古国,拥有草原、森林、温泉、冰雪等多种独特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成为老林区转型的新方向。当地旅游公司在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吸纳大批下岗的林业工人和贫困户到景区内就业创业,荣显国和老伴在离白狼镇不远的洮源度假新村承包了为游客拉马车的工作,许多曾经的伐木工成为景区安全员和度假村服务员。
如今,阿尔山市已成为内蒙古著名的旅游城市,冬天来这里戏冰雪、泡温泉、赏林俗、品山珍,可以尽享“巍巍大兴安、梦幻阿尔山”带来的震撼。旅游业已成为阿尔山的一大支柱产业,年,阿尔山市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亿元,较年分别增长%和%。
像阿尔山这样唤醒沉睡的冰雪资源、在寒冷的冬天迸发出勃勃生机的地区,在内蒙古还有很多。冬日的西乌珠穆沁草原,零下20多度的气温、凛冽的寒风,封冻不住人们的热情。马文化节、骆驼文化节、银色西乌旗的冰雪嘉年华……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吸引着附近的牧民与远来的游客,大家开着车、骑着马或骆驼,一大早汇聚在苍茫的雪原上套马、赛驼、摔跤。
每年冬天最冷的时节,也是西乌珠穆沁旗举办银色西乌珠穆沁草原冰雪嘉年华的时候。虽然天气寒冷,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这个常住人口不足10万的小城镇热闹非凡。
冬天的内蒙古草原,和夏天一样热闹,各类冬季那达慕、冰雪嘉年华在内蒙古各地举行。呼伦贝尔冬季旅游那达慕、银色锡林郭勒草原冰雪那达慕、“暖心冬日·鄂尔多斯”冬季旅游活动、主题为“冰雪狂欢·魅力青城”的国际冰雪旅游节等节庆文化活动,已成为各盟市具有代表性的冬季旅游产品。
近年来,内蒙古以冰雪节为品牌,以冰雪体育竞技、冰雪艺术表演、民族风情展示、市民假日休闲娱乐冰雪旅游为主要内容,推出民俗与冰雪相组合、休闲与玩雪相组合、边境风情与冰雪探奇相组合、冰雪与温泉相组合的近百种冬季特色旅游产品。冬季的内蒙古正成为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来内蒙古体验冰雪旅游的人的真切感受是,冬季的内蒙古不仅“冻人”更“动人”。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说,内蒙古作为祖国北方的生态屏障,在“生态+”方面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一大发展着力点就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充分发掘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等新产业。冬季游的持续升温表明旅游需求日趋多样化,也意味着内蒙古的旅游业发展正在趋向成熟。冬季旅游对于促进内蒙古旅游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季节与区域平衡、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局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冰雪+体育:一片沸腾的冰天雪地
冬季的内蒙古虽然静美,但却并非寂静无声,各种各样的冰雪运动让这里一片沸腾。
进入冬季,阿尔山雪地马拉松、全国自由式滑雪冠军赛、内蒙古青少年雪地足球赛、雪地摩托挑战赛、中国汽车短道拉力赛、国际冬泳邀请赛……一系列大大小小赛事在隆冬相继拉开帷幕,给寒冷的冬天带来无限活力。
目前内蒙古已经建成牙克石凤凰山滑雪场、赤峰喀喇沁美林谷滑雪场、岱海滑雪场、满洲里四季滑雪馆、乌珠穆沁滑雪场等11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滑雪场。
专业规范的滑雪场、配套完善的周边服务以及多元的运动培训,不仅吸引了众多冰雪赛事落户内蒙古,对专业的滑雪爱好者和以体验为主的普通游客,同样具有吸引力。内蒙古各地结合当地的冰雪资源,各展所长推出独特的冰雪运动体验,也为当地民众创造就业致富机会。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的美林谷滑雪场是通过国际雪联认证的高标准滑雪场,随着来这里滑雪的人越来越多,美林谷滑雪场周边的村民们纷纷开起了农家乐,过起了“靠雪吃雪”的日子。
美林村村民武凤勇的“林韵之家”农家乐从12月底进入旺季,一直持续到来年3月。“我们比滑雪爱好者们更盼着冬天、盼着雪季。”武凤勇说,来住宿的大都是冰雪运动爱好者。现在通过住宿者的装备,武凤勇基本能判断出他们的滑雪水平。
经营农家菜饭庄的刘晓利最近有点儿忙不过来。他家的饭庄以农家土菜为特色,山野菜、土窑烤肉、大锅炖菜都备受欢迎。刘晓利说,每到冰雪季,每天的流水能达到五位数,现在准备招聘当地的贫困户来做后厨助手、锅炉工等。
“冰雪体育和冰雪赛事是冰雪产业的核心内容,而冰雪休闲、冰雪农家乐和冰雪康养等均为补充范畴。”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季柯辛说,在冰雪体育项目方面,应结合自身优势,在发展滑冰和滑雪等传统冰雪体育运动项目的同时,注重发展有民族特色的冰雪体育运动项目和冰雪趣味运动项目,例如雪地拉爬犁、雪地马球、雪地赛马、雪地轻驾马车等,以此作为特色冰雪体育品牌吸引更多投资和消费。
在呼伦贝尔市苍狼白鹿冰雪运动基地,用于冰雪运动项目的各式车辆和设备格外吸引眼球:全地形车、多栖气垫船、雪地摩托、雪地越野车,展现出冰雪运动的无限可能。
年的最后一天,第二届呼伦贝尔(海拉尔)冬季英雄会在苍狼白鹿冰雪运动基地拉开帷幕。雪地摩托车凌空飞跃激起阵阵雪花,尽显专业车手的精湛技艺;骆驼拉雪橇、气垫船冰上漂移等体验项目,成为合家欢的冰雪盛典。
基地负责人胡爱东感慨地说:“以前人们来呼伦贝尔都要问夏天的草原美不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问冬天的雪原美不美,呼伦贝尔的冬季美名气越来越大了。”
在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能体验些什么呢?除了传统的滑沙、骑骆驼、沙漠越野车等项目,如今冬季来到这里,还可以滑雪。
“如果不是亲自在这里感受一二,真不敢相信,我夏天来滑沙的响沙湾,居然变成滑雪场了。”来自内蒙古包头市的游客李鹏一脸兴奋地说。
“沙漠中的滑雪场”是位于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的响沙湾滑雪场。响沙湾滑雪场负责人说:“响沙湾滑雪场有两条初级道,一条中级道,一条雪圈道,以及一片嬉雪区,能够满足大多数游客的滑雪和娱乐需求。希望随着冰雪项目在群众中的普及推广,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感受大漠里的滑雪场。”
内蒙古充分开发冰雪运动产业,初步形成以冰雪旅游为核心,冰雪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为主要内容,冰雪装备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格局,将“冷资源”发展为“热产业”。
《内蒙古自治区冰雪运动发展规划(-)》提出内蒙古冰雪运动发展的“一核一环两带”格局,在充分考虑各盟市经济基础、自然资源、区位交通和冰雪设施等方面的差异性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多个冰雪运动“爆款”。
“一核”指“呼包鄂”冰雪运动产业发展核心,重点发展以冰雪装备制造业为主,冰雪旅游为辅,冰雪大数据为基础支撑的冰雪运动产业。“一环”指“锡赤通乌”草原冰雪健身休闲环,以“草原+冰雪”为主要特色,发展草原冰雪健身休闲产业,打造“草原冰雪”自驾游品牌。
“两带”指“呼兴”冰雪健身休闲带和“阿巴”冰雪健身休闲带。呼伦贝尔和兴安盟地区集中了多处国家级的冰雪训练基地,阿尔山有雪上技巧国家级训练基地,扎兰屯有U型单板滑雪国家级训练基地,牙克石有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国家级训练基地,将以“呼兴”地区为重点,发展雪上项目。“阿巴”冰雪健身休闲带,以阿拉善、巴彦淖尔为重点,打造以“黄河冰雪”为主要品牌的冰雪健身休闲带。
内蒙古提出,要全面普及冰雪运动,至年,内蒙古参与冰雪运动人数明显增加,冰雪运动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总规模达亿元。
冰雪+文化:这里的冰雪有故事
如果只是为了皑皑白雪,那么内蒙古的冬季可能和东北、西北的冬季没有太大的不同。但如果在冬季来内蒙古时感受到了当地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那么内蒙古的“三少”民族文化风情和蒙元文化元素就让这里的冬季充满了别样风情。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猎民村村民关永刚每年冬天最盼的就是下雪。一下雪,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关永刚就激动得睡不着觉。
鄂伦春语将“山顶”称为“鄂伦”,“人们”称为“春”。生活在山林中的鄂伦春人,擅长打猎和滑雪,大雪过后尤为适合这两项活动。
关永刚说:“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禁猎,但滑雪的习惯保留至今。雪厚的时候才能用雪橇滑雪,所以一到冬天就盼着下大雪。”
近几年,古里乡大力发展旅游业,鄂伦春族传统的冰雪运动成了吸引游客的一张名片。鄂伦春人滑雪,使用的是十分“原生态”的装备。86岁的鄂伦春老人吴绿英介绍说,滑雪装备的原材料全都取自山林中。鄂伦春传统的滑雪板叫作“亲那”,用白桦树制成,大约有1.5米长。
“木头砍下后,要阴干2年才能做滑雪板。把野猪皮绑在雪板下面,野猪毛要顺茬放,这样滑行速度快。现在禁猎了,用的都是饲养的野猪、狍子皮。”吴绿英说,滑雪杖是用山里常见的榆树做的,滑雪手套像拳击手套一样厚,也是用狍子皮缝制的。
为传承和发展鄂伦春传统文化和冰雪运动,古里乡成立了莫日根民间艺术团,关永刚成为第一任团长。他教年轻的团员们制作传统鄂伦春雪橇,冬天旅游季到来的时候还组织传统滑雪表演。
头戴狍角帽,身穿狍皮棉衣,脚踩“亲那”,一群鄂伦春小伙从山顶滑下,山脚下的游客们举着相机记录着这项有多年历史的传统滑雪运动。
鄂伦春传统滑雪表演也成了“冰雪伊萨仁”活动上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鄂伦春自治旗自年开始举办“冰雪伊萨仁”活动,“伊萨仁”是鄂伦春语“集会”之意,活动尽显中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的原生态狩猎文化。
年,凭借鄂伦春族篝火节、冰雪伊萨仁等特色民族节庆,鄂伦春自治旗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当地居民乌娜吉告诉记者,每年冬天不论多冷,都会举办冰雪伊萨仁,这不仅是狂欢的节日,也是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每到冬季,内蒙古最不缺少的就是冬季冰雪那达慕活动了,这也是体验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的好机会。传统那达慕上一定要上演的“男儿三艺”——搏克、赛马和射箭活动在冬季冰雪那达慕上一样都不可或缺,此外还增加了很多现代的体育赛事、文化展示和民族产品展销活动,现代冰雪那达慕成为一场集体育竞技、民俗风情、民族文化为一体的冬季草原盛会。
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是内蒙古着力打造的旅游黄金品牌活动之一,近年来已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