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伏永圣域变电站
一座站一群人一条心年,随着“”工程的启动,内蒙古开始向华北地区大规模输送电能,承担起向首都北京供电的使命。为实现“年底北京不再拉闸限电”的目标,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随之成立,代理维护华北电网千伏丰沙线内蒙古段98.千米输电线路及丰镇电厂升压站68台套设备运维工作。然而,7年的时光过去了,由于技术力量匮乏,内蒙古境内一直没有建成投产过一座属于自己的千伏变电站,一时间,行业内对内蒙古是否有能力建成并运维一座千伏变电站展开了讨论。面对质疑,我们的回答必须是:“我们能!”。但是,在当时,超高压电网的设计、建设、施工、管理、维护等诸多方面都是“一张白纸”,如何在这张纸上擘画出“蓝图”?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设备,更多的是管理与人才的储备。向外国专家学习设备原理
由于当时国产设备技术不成熟,很多自动化设备需要进口。要实现综合自动化,监控设备必须过硬,永圣域站采用奥地利机电生产的“意林监控系统”是当时国际最先进的监控系统,但是设备从说明书到系统操作界面全部都英文,必须使用计算机操作,国外厂家对派员的维护费用开出的价格非常高。面对变电站投产后监控设备无法自主操作维护的尴尬窘境,刚休完产假的石玉梅和她的班组担起了重任。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新千年,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计算机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在生产准备投产前期,石玉梅和她的同事们克服语言、技术的瓶颈,向外国专家虚心请教学习,翻译说明书、学懂计算机,逐步掌握了“意林监控”的运行维护技术,实现了监控系统自主维护,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在千伏永圣域变电站,除了奥地利机电,还有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气、美国ABB、法国阿尔斯通等大量的进口设备,同样存在着技术空白和操作瓶颈,投产人员将厚厚的设备说明书逐字翻译过来,为了学懂弄通设备原理,大家甚至把说明书都背会了,以便现场开展操作,为千伏设备的投产与维护奠定了基础。而在当时的永圣域站,还没有建设检修楼,大家在寒冬腊月中搭建临时板房以炭火取暖,饭菜稍微晚吃一会儿就冻冰了,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大家一连几个月都不肯回家,一定要把技术搞通才肯罢休。为了这座站一群人,一条心地拧在一起,这种“高效创新,敢为人先”的企业精神沿袭至今,深深镌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以梦为马越山海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永圣域变电站设计之初以“五年领先,十年不落伍”的理念,提前将先进的设计和技术方案,最现代化的设备应用到工程建设中,采用世界先进的二次保护、监控、安全自动、震荡解裂装置,提出建设一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千伏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没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便不能推动超高压电网建设事业的御风远航。为保障工程顺利投产,内蒙古电网第一批超高压运维人员经过层层选拔,来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武汉凤凰山千伏变电站“取经”。武汉凤凰山千伏变电站年1月投运,是国内第一座千伏变电站,站内同样拥有大量的进口设备,形成了一整套超高压变电运维体系。为了将运维技术学到手,7名运维人员来到凤凰山站,用小本子一点一点抄写默背运行规程,将图纸一张一张地画出来。为了更好地掌握综合自动化运维技术,他们又辗转跨越到一千多公里外的浙江省金华市双龙千伏变电站,这里是国内第一座千伏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他们在站里加班加点学习,努力掌握站里的每一个信号的意义,每一个装置的结构原理,一年里背井离乡辗转几千公里,大家心中只有一个梦想,一定要将国内最先进、最全面的超高压运维管理经验带回来。年12月28日上午11时,永圣域变电站千伏系统顺利合环。至此,自治区“西电东送”向北京输送电力从年的90万千瓦,跃升至万千瓦,东送电量占北京用电量的五分之一,“北京每五只灯泡中有一只由内蒙古点亮”,为北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那些浇灌梦想的汗水,从来都是生活中最朴实的味道。永圣域这个因“永远圣洁的地方”而得名的地域,注定成为内蒙古电力人内心最为圣洁的净土,他不仅是一个符号,更是千伏超高压电网人才培养与各项制度规程建设的“摇篮”。年永圣域站开展断路器技术改造工程
“第一本千伏变电站运行图册、第一部千伏基建管理规程、第一部运检一体化工作手册……”许丽娟掰着手指头列举永圣域站运维管理的多项第一,已经数不过来了。作为当时华北电网第一位女站长,许丽娟语重深长地感慨永圣域走来的路:“那个时候,我们太难了!”一座变电站投产,更为重要的是将这座变电站安全地运维好,作为内蒙古电网首座千伏变电站,永圣域站电压等级最高、危险系数最大、技术密集程度最强,而各项规程、典操、作业指导书,一切都是从零起步的。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第一代超高压运维人员对标一流,向武汉凤凰山站、金华双龙站学习,从“旁听生”到“佼佼者”,永圣域站不断“解锁”创新发展新模式,为内蒙古电网千伏变电站运维管理奠定基础。风展“红旗”启新航建设国家一流超高压输变电企业,如何实现永创一流?永圣域变电站的做法是:对标先进,争创“红旗变电站”。永圣域变电站是自治区第一个千伏枢纽变电站,建设质量被评为“华北一流”,综合自动化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内蒙古电力的“窗口变电站”。争创“红旗变电站”意味着永圣域站不仅在工程质量、设备现代化方面取得一流,更重要的是要在班组建设、文明生产、设备管理方面实现一流,同样,这一次,永圣域站将再一次填补空白。作为当时永圣域变电站站长的李伟峰,感受到压力,同时也感受到了差距,毕竟在很多方面,我们仍然是空白。当时的国网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管理制度与标准化体系,要迎头追赶,要守正创新,永圣域需要补做的功课有许多。“当时大家的干劲儿十足,很多规程都被大家翻阅地磨出了毛边儿,永圣域创建红旗变电站的过程中,填补了千伏超高压运维管理的一系列空白,奠定我们当前各项运行管理工作的基础。”李伟峰这样评价到。成绩是斐然的,精神是永存的,永圣域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变电站,而是一个时代,一种精神的象征。千伏永圣域变电站航拍
走过灰腾梁,穿越定远营,自东向西,34座千伏变电站在内蒙古西部拔地而起。电网建设者白天赶路,夜晚点灯,伴着大漠的风沙、听着黄河的涛声,把一个个心中的梦想记在纸上变为现实。如今,一个又一个“永圣域”已经拔地而起,“重事业、善协作、敢超越”精神鼓舞下的内蒙古电网人为着同一个目标不断奋斗前行。从年第一座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永圣域站投产,到年第一座千伏智能站梅力更变电站投产,再到年第一座千伏HGIS站甘迪尔变电站投产.....新技术、新领域的不断拓展,凝结着对千伏“智慧电网”的企盼。20年前,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千伏电网的第一次实践,永圣域变电站走在了信息化建设的最前沿,以永圣域站为中心的综合信息化建设,第一次实现了千伏主网光纤信息传输。如今在数字化转型建设的道路上,千伏超高压电网不断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建设“数字蒙电”,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服务“双碳”目标实现和自治区能源转型。在年11月闭幕的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近年来,为自治区打造国家级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和建设“数字内蒙古”,集团公司在千伏超高压电网建设方面不断发力,随着达拉特光伏发电领跑奖励基地万千瓦项目千伏响沙湾站接入工程顺利并网;国内首个“源网荷储”示范项目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示范项目千伏察右中变电站接入工程实现并网;上海庙至山东特高压清洁能源汇集外送工程伊和乌素、浩雅、敖瑞三项千伏输变电站工程进入建设阶段,将来,会有更多的绿色清洁能源将通过数字化、智慧型的千伏主网输送到更远的地方。永圣域变电站投运的20年来,电网建设者们将“高效创新、永创一流”作为座右铭,“永圣域”这个地名已然成为了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20年前,为践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西电东送”成为内蒙古电网人的光辉使命,20年后,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践行,内蒙古电网千伏主网将会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以“责任蒙电、绿色蒙点、数字蒙电”发展理念的向导,为自治区打造国家级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贡献蒙电力量。来源
内蒙古电力集团
作者
王云龙
编辑
李雪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