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响沙湾 >> 响沙湾新闻 >> 正文 >> 正文

风景摄影与自然观第十三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

来源:响沙湾 时间:2022/11/18

第十三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

01

主题阐释

第十三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主题:

风景摄影与自然观

主题阐释:

风景摄影是摄影工作者、摄影爱好者最钟爱的主题之一,聚集了众多摄影人,同样产生了海量摄影作品。作为一种以自然样态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摄影形式,风景摄影的发展与现状不仅根植于一时一地的社会背景与文化传承,更深深受到自然观的影响。所谓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认知的总和。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源、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风景摄影以影像这一直观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看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并在作品传播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观念的传播、扩散与碰撞,对于彼时彼地自然观的形成产生影响。摄影和自然观相辅相成,互动发展,形成了风景摄影的最终样貌,并决定着风景摄影的未来。

02

活动概况

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致力于以先进文化思想引导中国摄影理论评论体系建设,推动摄影创作实践,同时培养和组织摄影理论优秀人才。研讨会自年开始已陆续成功举办了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将于年8月18日-20日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举办。

03

主旨发言人

李树峰

李树峰,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摄影家》杂志编委会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八届副主席。曾承办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执行主编《摄影新理念丛书》;多次担任全国性和国际性影展评委;创立国内和国际“摄影家大PK”活动,开展影像发生学和摄影家个案比较研究;创立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和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多次担任北京国际摄影周、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等学术主持人,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摄影卷》(第三次修订)主编。著有《视觉百年——澳门摄影》《看与见——摄影小札》《摄影艺术概论》等,发表摄影理论、评论文章百万字。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摄影工作者,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

主题发言提纲:

风景摄影中的自然观念与观看方式

1.风景摄影中蕴含的自然观念

2.观看方式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呈现

3.典型作品的分析与比较

4.新时代需要树立新的自然观

周梅生

周梅生,世界遗产影像学专家,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七、八届理事,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评委,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学者型摄影家。主要作品有《古都寻梦——中国皇家文化系列》《沧海遗珠——世界遗产系列》《历史与现实——非洲人文地理系列》,《残荷—心理情感系列》等;主要著作《学者镜头》《中国的世界遗产》《三江源》《武当山与紫禁城》《江山社稷》等14部。摄影足迹遍及中国所有省份及世界七大洲四十余个国家,在国内外高等院校、学术团体及电视台等媒体举办二百余场摄影学术讲座;以中国摄影家身份参与了国际国内二十余项重大摄影比赛与摄影展览的作品评选工作。近年来尤为注重“世界遗产影像学”体系的创立与整理,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以摄影的语言方式,对于世界七大洲和中国的世界遗产进行了大量的拍摄与研究。鉴于在“世界遗产影像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年,荣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颁发的摄影领域最高个人成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年在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上由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授予“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影像大使”荣誉称号。精于思考,勤于创作,兼及摄影评论与摄影学术文章的写作,立论严谨,文采清雅,对中国摄影在文化深度层面上进行了有益的拓展,是中国摄影界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家。

主题发言提纲:

1.风景摄影与自然观,自然观的本源,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天人合一,对自然观的理性把握和哲学解释。风景摄影中的自然观是从自然本质的分析,归纳基础上的理性描述和审美表现。概念,方法,价值。

2.世界遗产与风景摄影:自然遗产-地球生命史的印迹。文化遗产-人与自然发生关系的结果。学理基础:文献性,学术性,艺术性。最终呈现:天地人的交响合唱。

叶文龙

年9月生于温州雁荡山,现定于台州温岭

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画院艺委会副主任

“清风徐来”公益摄影培训创始人

连续五届(22届-26届)中国摄影艺术展获奖(获二金一铜四优秀、一评委会推荐奖)。浙江省首届摄影金像奖,浙江省首届十佳摄影师,浙江省首届摄影新峰人才。

.03-06《中国山水》意大利个展

中国摄影家协会编,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叶文龙著《师法自然》画册

法国普罗旺斯国际摄影节中国年"看中国——中国青年摄影师五人展"

入选索尼青年摄影师

《曾经沧海》个展,“交汇点——连云港国际摄影展”

《看山見雨TWO》台州个展。

《山水诗行》个展,获丽水国际摄影节“优秀艺术家”

《看山見雨TWO》《山水诗行》于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个展

《寻道自然》系列,平遥国际摄影节

《看山见雨》系列,北京中摄协画廊

《看山见雨》系列,深圳长安国际摄影周

《曾经沧海》第2届中国摄影排行榜上榜作品

《曾经沧海》系列在宁波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展出

《无我》系列,丽水国际摄影节

《曾经是海》系列,平遥国际摄影节

《藏地时光》珠峰全国摄影大赛金牌

《空山新雨后》系列,中国丽水国际摄影节新锐奖

《雨后》系列获第7届“影像中国”最佳风光摄影师

主题发言提纲:

从“新”到“心”,风光摄影之路

(一)结合对中国美学的认知,谈对新风光摄影的理解

1.自然与人的关系。

2.摄影与风光的关系。

3.风光摄影与中国美学内在的关联。

(二)结合创作历程,介绍个人风光摄影之路。

1.描意境之美,还原传统山水。

2.顺自然之性,再现民族山水。

3.寻天人合一,对话当代山水。

(三)结合作品,谈当代摄影与风光摄影的关系。

我在风光摄影是如何走出传统山水摄影格局的?

怎样把写实的光影美和写意的诗情美结合起来,表达独特的审美意趣。

我的风光摄影如何反映当下人们对山水自然观的认识的?

从士大夫阶层隐逸山水之间、放逐理想到今日人们渴望亲近山水、重溯山水之源的心境转变。我的作品是怎样呈现这一变化的

3.在我的风光摄影中,是如何创造独特的摄影语境来再现自然之美、复苏人性之美的?

04

分论坛

分论坛一:风光摄影的概念

主持人:索久林

索久林,曾任中国摄协八届主席团副主席、理论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文艺评论协会理事、中国摄协顾问、黑龙江省摄协主席;一级作家。从事理论教学、新闻、文艺管理等工作。长期投入文学、摄影创作及艺术理论研究,曾发表或出版多种文学、摄影作品集、理论专著。摄影作品集《感悟冰雪》、摄影理论专著《摄影艺术通感》等分别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多次获某些国际摄影大赛作品奖、摄影大师奖,国内多项省以上政府文艺奖或相关奖项。

近年来,他借鉴多学科的理论成果,分析中外摄影名作,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在国内外摄影理论界,第一次系统揭示了摄影艺术通感现象,阐释了摄影艺术通感的强大功能,多种感官要素的在摄影创作中的展示形态、摄影艺术通感的不同形式、运用摄影艺术通感的基础、打开摄影艺术通感界面的路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研究成果在大陆和台湾多种媒体发表。作者曾在在20多个省市和俄罗斯、法国等地讲座、交流,得到了业内人的支持和好评。

分论坛二:风景摄影与自然观

主持人:李学亮

李学亮,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委员会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副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主席,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国家一级摄影师

出版专著:《天山南北》《西风摄魂》《穿越新疆》《航拍新疆》《新丝绸之路》(日文版)《中国·新疆李学亮摄影艺术》《中国·新疆李学亮影像艺术》《中国摄影艺术家》。

举办个人展览:摄影作品在北京、上海、深圳、新疆、甘肃、河南、青海、台湾、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留尼旺举办过影展。

获得奖项:获得中国文联颁发的摄影类最高奖——第六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创作奖)。

年,摄影作品《风迹》获得第22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奖。

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摄影》反转片摄影十杰称号。

年,获得首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文艺奖“作品奖”。

年,获得第二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文艺奖“荣誉奖”。

年,《影像的力量》中国国际摄影文化展“镜美尊”得主。

获得荣誉: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

05

论文征集

影像凝聚时代风云思想绽放理性光辉

——第十三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征稿启事

(9月30日截稿)

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致力于以先进文化思想引导中国摄影理论评论体系建设,推动摄影创作实践,同时培养和组织摄影理论优秀人才。研讨会自年开始已陆续成功举办了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将于年8月举办。现面向全国征集论文。

论文主题:

主题:风景摄影与自然观

参考题目:风景摄影的历史沿革

中西方风景摄影与自然观的比较

当代中国的风景摄影

征稿要求:

1.文章字数不超过字,文章要求选题精当,观点鲜明,论述清晰,语言平实,反对浮夸吹捧、借机炒作和抄袭剽窃等不当行为。2.来稿必须是未经发表的文章,写作符合学术规范,引文注释要标明出处。3.论文集出版时对稿件中的图片有一定要求,需要JPG格式、1MB大小,除插入WORD文档外,再另存一个文件夹,与论文同时发送。4.研讨会主办单位有权根据需要对收录进入论文集的文章作适当的删节。5.为便于匿名评审、提高工作效率,论文请务必以WORD格式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lilunwenzhang

.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