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响沙湾 >> 响沙湾介绍 >> 正文 >> 正文

考察纪实中国北方沙漠焉何变绿中科院地

来源:响沙湾 时间:2023/1/17
白癜风治疗 http://m.39.net/pf/bdfyy/

文章来源:地理发现与探索

近年来,有关中国北方沙漠变绿的新闻日渐增多。特别是年4月以来,“即将被‘憋屈’死的毛乌素沙漠,都快水草肥美了!”“中国奇迹:这个沙漠即将消失”、“喜报: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和“NASA卫星图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变绿”等,更是频频见诸报端。基于近20年的实地考察,从巴丹吉林沙漠、毛乌素沙地等自然景观的变迁来看,笔者认同中国北方沙漠变绿已是不争的事实。

1

中国北方沙漠的自然本底

众所周知,沙漠是指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多变、植被稀疏低矮、土地贫瘠的自然地带。它是在干燥气候和丰富的沙源物质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且其形成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中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大陆内部,加之青藏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影响,不利于降水形成,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mm以下。中国干旱区地域辽阔(图1),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且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积约有.3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5.9%。它不仅广泛分布在西北干旱区,在半干旱区,甚至东北平原西部的半湿润区也有沙地分布。涉及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9省、区,从西向东分布有8大沙漠和4大沙地。

图1中国地势与自然地理区划

(郑度等,)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越来越多的地理事实表明,中国北方沙漠并不像古书上或者人们在传说中所渲染的那样令人生畏,它并非什么“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的不毛之地。沙漠地区的自然条件固然有其严酷的方面,主要表现在风沙频繁、寒暑骤变和干旱少水,但绝非荒凉得毫无生机。出乎一般人想象的,在沙漠地区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风能和太阳能,蕴藏着数量可观的矿产和石油、天然气资源,生长着多种特有的野生植物(图2),栖息着不少珍禽异兽。就连长期被认为是“死亡之海”和“生命禁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实际上是高度特化了的动植物的栖息地和庇护所,以及非地带性动物种类的重要越冬地。据20世纪80年代考察,该沙漠及其边缘共有动物种,高等植物73种,极大增进了人们对这一地区的关切。

图2巴丹吉林沙漠的梭梭林

特别是与世界上多数沙漠地区相比,如北非、澳大利亚、中美洲和西南亚,中国北方沙漠的外围分布有白雪皑皑的高大山脉,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众多河流的源泉;这些河流不仅孕育了星罗棋布的绿洲,有的甚至潜行地下,在沙漠腹地潴成星罗棋布的湖泊。例如,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及东南部即分布多个常年积水湖泊,还存在若干季节性湖泊和干涸湖盆。沙漠里只要是水分条件好的地方,植物就会丛生,甚至形成一滩葱茏的绿洲(图3)。有的绿洲面积很大,是一望无际的丰美牧场;有的绿洲很小,仅是沙丘间的低洼地。除了绿洲以外,在沙丘上也生长着一些植物。

图3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绿洲

沙漠地区自然条件严酷,所能适应生存的植物种类很少。据《中国沙漠植物志》统计,中国沙漠植物共计96科、属、种,仅占中国植物总数的5.38%,但常见的不过数十种。位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气候属于极端大陆性气候,在它东南边缘的沙丘以及沙山上仍生长有稀疏的植物,在沙山上大约有植物占据的地段要占整个沙山面积的1/3左右。沙丘下部或丘间低地生长有稀疏灌木、半灌木,除梭梭林外,主要生长有沙拐枣、沙竹、霸王、沙木蓼、沙蒿、柽柳、沙葱等,盖度多在5%左右,在沙山与湖泊间常出现有白刺沙堆。在湖盆周围,植被环湖岸呈带状分布。滨水为沼泽化盐生草甸,宽数米至十几米,地下水埋深不到1m,植物低矮而密,主要为海韭菜、海乳草和獐茅等;往外为盐生草甸,宽5~6m至数十米,地下水埋深1m左右,植物高大茂密,建群成分为芦苇和芨芨草等;再往外围,主要为白刺,形成高1~3m的灌丛沙堆。这种植物生长和分布的特征,说明巴丹吉林沙漠并不是像过去一般所认为的那样,全是裸露流沙。

2

气候暖湿化背景下的植被景观

沙丘的进退,湖泊的消长,植被的变迁,文化的兴衰,往往与气候冷暖、干湿变化息息相关。在气候相对湿润期,草木繁盛,沙丘得到固定或被夷平,沙漠范围缩小;而在干燥期,风力强劲,沙丘活化,沙漠大规模扩展。这种因气候变化而引起沙漠的变动,在我国季风边缘地带反映得尤为明显。在20世纪以来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西北干旱区“暖湿化”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0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