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响沙湾 >> 响沙湾优势 >> 正文 >> 正文

绽放在洮河畔的铿锵玫瑰记甘肃临洮水文

来源:响沙湾 时间:2023/1/28
北京哪些雀斑医院好 http://m.39.net/disease/a_9580571.html
                            

“一切美好只是昨日沉醉,淡淡苦涩才是今天滋味,想想明天又是日晒风吹,再苦再累无惧无畏,身上的痛让我难以入睡,脚下的路还有更多的累……”铿锵有力的歌声中,讲述着水文巾帼果敢勇毅的女性魅力和时代风釆。这是甘肃省唯一的女子站——甘肃临洮水文站的“娘子军”,她们有着不输男子的吃苦耐劳,她们有着胜过男子的坚韧不拔,她们是把脉洮河的“吹哨人”,是测洪一线的水文“战士”,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她们在紧急关头临危受命,无惧风雨、勇往直前……

择一业忠一生风雨逆行守护洮河

临洮水文站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北五里铺村,是洮河干流东峪沟的把口站,甘肃省级重要水文站。站上6名职工,均为女同志,她们承担着日常水位、流量、含沙、降水、洪水调查等监测项目,管理有5个委托雨量站、1个水位站,担负着向省上和地方水情拍报任务。一入汛期,全站就进入了警备状态,全员24小时待岗监测水情,东峪沟属典型的干旱地区暴涨暴落的山溪性河流,洪水大多数发生在半夜,河道涨水的时候,观测水位、施测流量、提取单沙、拍发雨水情信息,繁忙的工作把她们搞得筋疲力尽,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不休不眠是常有的事。

初到临洮站场景,李梅芬至今依然记忆犹新:水文站四周被田野和坟堆包围,一条只能行走农用车的小路通到站上。当时站房是60年代的土坯房,从外表看,象简陋的饲养坊,刮风下雨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吃的水是从井里拉上来的咸水,买面、买菜要骑自行车从县城驮,工作条件简陋,生活十分艰苦。一到晚上,四周漆黑一片,十分孤僻,她笑称“拍聊斋都不需要再装饰”。

择一业忠一生,就是在当时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这群娘子军从来不喊苦不喊累。林彦娥笑说,“打桩、钉水尺、测流、测大断面……男人能干的我们照样干得好!”水文数据就是命根子,雨越急、洪水越大,数据越宝贵。越是情况危急,水文人越是要闻“汛”而动,风雨逆行。她回忆着年7月下旬半夜的那场洪水,当时2小时降水达60毫米,来势迅猛,让人猝不及防,她们顾不上自身安全,迅速带上测验仪器,抱着尽可能多的浮标,手拎含沙桶,顶着倾盆大雨径直向断面走去。由于观测道路损毁,她们要从庄稼地里穿行,道路泥泞不堪,无法行走,雨水打在脸上,眼睛都睁不开,只听到风声、雨声交织在一起。她们相互搀扶,走一步滑两步。身为党员又是站长的桑鹏图,长时期的水文工作赋予她一种临危不惧的勇气、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坚定果敢的信念,养成了她不怕苦、不怕累,在急难险重任务前冲在前、干在先的作风,她拿着一把铁锹,边走边挖小台阶,为大家开路。就这样,滑倒了,爬起来再走再挖,哪怕浑身湿透,满身泥巴,也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下雨停电是常有的事,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她们迎难而上,严格按照分工和测验方案,连续奋战在测洪一线。由于洪水来势凶猛,致使河道内水尺全被冲毁,为了保证正常水位观测不受影响,她们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随时打桩做标记。前后共施测流量21次,取单沙25次,完整地测到了十年一遇立方米/秒的洪水过程。直到洪水退去,她们又提上八磅锤、拿上凳子继续工作。由于身体矮小,桑鹏图和李梅芬要站在凳子上轮流拎着八磅锤重新打桩、钉水尺,林彦娥和张莉需要在河水中间扶着凳子,田军舞要手扶水尺,看似简单的工作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等到测完大断面后,她们才稍作休息,忙碌了一天一夜的她们,没有吃一口饭,喝一口水。

她们不怕苦不怕脏,对下雨、洪水已经形成条件反射,身体自动进入“紧急”状态。田军舞说:“这么多年,已经成了‘职业病’,一下雨就睡不着,不管在不在站上,就想去河边看看。连我们家儿子一到下雨都会给我打电话问我在哪,叮嘱我一定要靠着岸边走,晚上测验一定要注意安全”。“现在各方面的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她指着河道的缆道房和干净整洁的测站站房说:“测站改造后,我们现在住都是砖瓦房,岸边也有缆道房可供我们临时休息、观测道路也硬化成了修成水泥的,再也不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去测验了”。

守河探江观湖库,记丰枯变化,水文的灵魂就是数据,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一月、一年形成的,一组组数据凝结着水文人的心血,就是在这样紧张的日日夜夜里,执着的娘子军们精诚团结、连续奋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巾帼水文团结拼搏、甘于奉献的无畏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传承接力淬炼匠艺

临洮站6名女职工,除了张燕是92年的小新兵,其他5名都是奋斗在水文战线20多年的老兵,是什么力量支撑了这种坚持?她们异口同声:“也没什么,入了这个行,就要干一行爱一行。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只要坚守岗位一天,就要尽到自己的职责”。“滚上一身泥、磨去几层皮、不怕千般苦、苦练技战术、立志攀高峰,这几句特别符合我们的工作性质,我们一直把女排精神作为我站的精神食粮”,站长说到:“因为我们就是要在洪水来临的时刻展现过人的胆量和熟练的技能,才能确保测出完整准确的数据,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学习钻研和积累磨炼出来的”。

为使站上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临洮水文站建立健全了财产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涉水测流制度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纪律严明的管理制度,使每项工作有章可循,每人有责可负。每年汛前,她们都对仪器测具进行拆洗保养、维护,校核历年水准点、水尺高程,施测大断面,捆扎浮标等,全面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日常测验中,她们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范和“任务书”,严格“四随”制度(随观测、随计算、随整理、随分析),认真、准确、完整地记录着每一组水文数据,做到日清月结。为了能够让上级决策部门及时准确掌握雨水情信息,坚持“拟、校、报”制度,从未出现“四不”现象(不迟报、不漏报、不缺报、不错报)。资料整编中,她们一丝不苟,严格把关,逐日逐月对各项原始资料反复分析校对,每份资料至少都要经过三遍手,每年的整编成果都做到了项目齐全、图表整洁、数字准确,成果合理,达到规范标准。她们把争创报汛无差错作为长期的努力目标,始终如一,一以贯之,创下了连续多年水文资料质量名列前三,水情报汛质量连年无错报的佳绩。

92年的张燕感慨道:她有好多个第一次,刚来单位两眼一抹黑,都不知道干什么,是站上的几位大姐姐手把手地教我,从日常测验到生活起居,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很快就融入到这个集体了;第一次听站长讲述原来的艰苦工作环境,细看老前辈的工作照片,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懂得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第一次打心底里萌生了入党的想法;第一次看到装订的原始资料副本,如同出版的印刷品,手写的阿拉伯数字如此精致美观,装订如此工整,我深受震撼;第一次来洪水的时候我不知道本站暴涨暴落的河流特性,刚开始浮标测流就听到站长大声喊快上岸快上岸,我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林姐一把拽了上去,等我反应过来河水已经漫过两岸淹没了田地。惊心动魄的一幕,让我懂得了水文工作的细心、小心、用心,并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资料第一次出错的时候,我内心觉得一个数据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站长告诉我,水文数据的准确性关乎着老百姓的生死,当时我就暗自下定决心要苦练专业技能、凡经我手的数据一定要做到精准无漏,我要把水文人的责任和担当、坚守和奉献传承下去……

一家人一起拼同舟共济砥砺前行

她们是妻子、女儿、母亲,在家庭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既要操持家务又要照顾老人和孩子,但在跨进水文这个门槛的时候性别就被模糊了,对于家庭她们是不合格的,但是在工作中她们却撑起了一片天。她们长年累月以站为家、夙兴夜寐,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舍小家、顾大家,把站上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心关爱着这个集体,呵护着这个团队,忘我奋战在防汛测报一线。临洮站平时都是涉水测流,又都是女同志,流速大时,人在水里站不住,她们手拉手轮流替换,认真施测,确保每一组水情数据及时真实性,出色完成测流任务。晚上观测,天黑路险,她们结伴而行,同去同归。汛期降水频繁,是她们最紧张忙碌的时候,特别是河道出现大洪水的时候,顾不上吃饭是常有的事,她们充分发扬水文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光荣传统,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相互提醒,“老带中、中带青”,攻坚克难,完整准确地监测每一次洪水过程,力争做到测次布置合理,资料完整可靠。

荷花全凭荷叶撑,众花汇红方映日。十几年她们同吃同住同工作,一起学理论、钻业务、探讨技能,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谁都不掉队,谁都不拖后,宛如亲如姐妹的一家人。她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齐心协力,整治办公环境,清扫院落,制作宣传展板和工作园地,各种图表张贴上墙,工作用品摆放整齐,窗明几净的办公环境使人倍感心情舒畅。闲暇之余,她们买来花苗、种子,在院内种植蔬菜花草,冬天搭建塑料大棚,自己动手,一点一点地折枝育苗、修枝锄草、浇水施肥、精心管理,美化和改善站内环境。经过大家的努力,站内鲜花盛开、果树芬芳,俨然成了一个大花园。工作中她们相互促进,相互完善,生活中相互关心,相互扶持,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变,极大的鼓舞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整个小院井然有序,充满了女性特有的生机和活力。

一颗心一股劲撸袖奋进开启新程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作为站长,桑鹏图从站务管理着手,加强内部团结,重活、累活、脏活抢着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作为党小组组长,她深知“支部是堡垒,党员是旗帜”的重要性,她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党性原则,顾大局、重团结,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年6月28日,区域内突降暴雨,致使河道内水位急剧上涨,十二分钟内水位由.73米上涨到.08米。面对严峻水情,桑鹏图处变不惊,有条不紊地带领大家冒雨穿梭在气象场和断面之间,并按照水情变化情况,随时按六分钟的倍数加测水位测次,施测流量、提取单沙。暴雨导致河面漂浮物较多而缠住水尺,遮挡了水尺读数,狂风暴雨中她冒着生命危险多次下水及时清除挂在水尺上漂浮物,保证了水位的正常观测。此次洪水过程持续了整整两天,共观测水位31次、施测流量7份、提取单沙13次、拍发暴雨加报3份,及时向临洮县防汛办和下游乡镇提供了雨水情信息,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她的带领下全站职工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拼搏,敬业求实,勤奋进取,无私奉献,连年都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张莉笑着说“到今年我已经在水文工作20年了,我是亲眼见证了临洮水文的发展,测流方式改变了、整编手段先进了,从测验、整编、水质监测、水情服务以及水资源利用等各个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现在的水文不再是过去的水文了,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及娱乐设施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我们现在是越来越有干劲了”。

是啊,从露天测量到有可供暂时休息的缆道房,从简陋的土坯房到花园式的砖瓦房,从穿越田埂到混凝土的观测道路,从人工观测水位到今天的可视化视频监测系统,从以前的涉水测流到自动缆道测流,从懵懂稚嫩的妙龄少女到守初心砺前行的“水文工匠”,她们数十年如一日,用坚持和奉献见证了水文改革发展的历程,用敬业和担当诠释了水文精神,用青春和奋斗守卫着江河安澜。富有生机的“娘子军”们以昂扬的斗志,扎实的作风,以河为伴,以苦为乐,搏击洪浪,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娴熟专业的业务技能,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用实力撑起临洮站水文一片天,用实际行动树立起水文女性的专业形象,先后获得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荣誉称号,甘肃省水利工会授予的“先进女职工集体”荣誉称号,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授予的“职工小家”、“文明测站”等荣誉称号。

刻苦拼搏,不负韶华。为了江河安澜、为了千家万户,她们承担“大家”的职责,牺牲了“小家”的周全,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都无私奉献给了水文事业,用汗水滋润梦想,用行动践行忠诚,用团结赢得胜利,用拼搏创造光荣,风雨中不言艰辛寂寞,严冬酷暑执着坚守,不断钻研、精益求精,用行动诠释了“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和“团结、求实、奉献、进取”的水文精神,一曲“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悠扬的表达着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最美风采。

原标题:《绽放在洮河畔的铿锵玫瑰——记甘肃临洮水文站的“娘子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