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避暑游(2)
写在前面不求资料翔实全面,不求论证无懈可击,但求真实记录旅途中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想——我行故我思。
.08.05五当召
今天离开呼市到包头,准备游览五当召和鄂尔多斯的响沙湾。从呼市出来先到五当召,然后到市区入住,准备明天再去黄河南的响沙湾。
五当召位于包头市石拐区东北约45公里的吉忽伦图苏木五当沟内的大青山深处。
进入石拐区境内,路边山坡上的浮雕吸引了我们。浮雕的主题是“草原风情与文化”。
五当召是藏传佛教寺院,蒙语“五当”意为“柳树”;汉语名为“广觉寺”,是乾隆二十一年()乾隆钦赐的。
五当召原名巴达嘎尔召,巴达嘎尔藏语意为“白莲花”,因“鹰衔经冠,奶化白莲”的传说而得名;“召”为“庙宇”之意。
五当召始建于康熙年间(~),扩建于年,后经多次扩建,是一座政教合一的寺庙,同时也是研究藏传佛教、哲学、医学、天文、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基地。
进入游客中心的大厅,壁画、吊灯颇具特色。
再看看导览图,讲解员将领着我们按其上指引的顺序进行参观。
购票后也要乘坐摆渡车进入。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到包头,当时在包头工作的老同学Q先生带我来过五当召,当时根本没摆渡车。不过那是我第一次听说并到过五当召,谢谢老Q!
又见“和睦四瑞图”,在藏传佛教的寺院中极为常见,称之为吉祥图。通常绘制于墙壁、布帛、丝绸上面。它象征着团结和睦、地方安宁、人寿年丰、吉祥幸福的同时,也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共生共存的愿望。
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据介绍,这里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间,占地+亩,分布在1.5公里长的山坡上。
最南端的也是最大的殿是苏古沁殿,和在西藏或其他藏区一样,进入寺庙(院)的殿堂里是不允许拍照的。
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自称与布达拉宫、塔尔寺齐名,是我国藏传佛教三大名寺之一。
依笔者愚见,不要说布达拉宫、塔尔寺了,五当召的规模还不如甘南的拉卜楞寺大呢,而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它们是: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最后三个我都去参观过了。
五当召在鼎盛时期寺院内的喇嘛多达1,+名,是内蒙古地区有名的学问寺。由于历史变革,曾经的四大学部和医学学科几近流失。更有甚者,虽然寺院遗留下多部经典,但寺内僧人无一精通之。
拾级而上,路边的转经筒,这也是藏传佛教寺院里必不可少的,只是这里的转经筒好像数量不多。
白色的建筑应该都是僧舍,不见红色的,说明没有高僧或活佛啊!
远处可见晒经台(下图)。
洞阔尔殿是仿照后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建造的,当时修建了一座寺庙,即时轮大殿。这是五当召有据可考的最早的大型建筑,也是五当召四大学部之一的洞科尔扎仓(时轮学部大殿)
因为第一代活佛学问最深,通达五明,对时轮学尤为擅长,清廷封他为“洞科尔.班智达”即“时轮学大学者”的意思,时轮学部以专门研究天文、历法、数学和占卜为主。
蒙古著名史学家达摩陀罗在《白莲念珠》中记载,“五当召的经学最为有名,到19世纪末时,本召僧侣仍有八百余名。”
最后来到的是宗喀巴小黄庙。宗喀巴(~),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都是他的弟子。
宗喀巴在藏传佛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藏区各地的寺院(庙)一般都有他的佛像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殿宇。
宗喀巴本名罗桑扎巴(受沙弥戒时的名称)。由于他诞生于“宗喀”(今青海湟中县,塔尔寺所在地,藏语称湟中为“宗喀”),为示尊重,人们以地名尊称其为“宗喀巴”。
讲解员只负责五、六个殿宇的讲解,其他的只能是游客自己去看了。我们顺势就往山下走。
终于看到红色房子了,这里应该是活佛居住的地方了。
全庙占地面积约+亩,殿宇和仓房2,+间,整个建筑采用藏式建筑风格,平顶方形楼式,结构严谨,布局合理。
祈福广场边的涤心莲池不大,太不起眼了。但是其旁边的立牌看一下吧。前已述及,“五当召”在藏语中意为“白莲花”。莲花象征着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及修成正果。
路过晒经台,拍一张。
在藏传佛教寺院(庙)的建筑或杆子上经常能看到圆柱形装饰,这次搞明白了,叫胜利幢,象征着修成正果的胜利。
还是在祈福广场边乘坐摆渡车,返回游客中心。
五当召周边现在已是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爬完五当召不过瘾的话,还可以去周边爬山。
上图是我33年前第一次来五当召时的留影。[微笑]下图是五当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93.html